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了病菌的跳蚤叮咬或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组织和体液传播给人。依据感染渠道的不同,鼠疫可以分为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类型型,不相同种类型的鼠疫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 腺鼠疫:这是最容易见到的形式,病人一般在被感染后2-6天内出现症状,包含忽然发热、寒战、头痛、虚弱无力等。最典型的特点是淋巴结肿大(一般是腹股沟、腋下或颈部),这类肿大的淋巴结称为“腺块”,触摸时会感到疼痛。
2. 肺鼠疫:当细菌进入呼吸道后可致使原发性肺鼠疫,或者由腺鼠疫进步而来。病人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咳出的痰可能含有血丝或呈泡沫状。病情进展飞速,若不准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3. 败血症型鼠疫: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即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烧、皮肤出现瘀斑(因为血管内凝血致使)、休克等紧急症状,病程凶险,需要紧急处置。
以上是鼠疫的一些典型临床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质诊疗过程中,病人的症状或许会有所差异。因此,假如怀疑自己或别人患有鼠疫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大夫有关接触史以便准时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章推荐